青铜面具
三星堆以纵目面具为代表的青铜面具,是中国出土规模最大、距今最早的面具群体。青铜器馆第一展厅为青铜面具专厅,重点展示纵目面具、戴冠纵目面具和特大型面具。这些青铜面具,几乎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阔扁嘴,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仔细观察这些青铜面具,会发现两只耳朵上各有一个小孔。
在这些面具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件凸目尖耳的青铜面具,被称为“千里眼、顺风耳”。最大的青铜面具高达65厘米,宽达138厘米。它似人非人、似兽非兽,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具居然有着凸出眼眶的圆柱形眼球。其中一件眼球直径13.5厘米,凸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显得无比怪诞诡异。
李白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很多人都不知道蚕丛及鱼凫是何意。在历史学家的记载中,古蜀人对于先王的记忆,充满着天马行空的神话色彩。据说古蜀国的第一代国王就是一个叫做蚕丛的人,他长着一双奇怪的眼睛,被描述为:其目纵。至于纵目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沉睡地下的青铜纵目人像,与世代流传的古蜀先王纵目传说,二者互相对应,证明古蜀传说并非是后人的凭空想象。所以,著名的青铜纵目面具就一直被考古界认为是先王蚕丛的写照。
而古蜀国的第二代王叫鱼凫,凫就是鸟,具体指的是水上的鱼鹰。三星堆遗址边的鸭子河,现在依然有打鱼的人在这条河上豢养鱼鹰。这种能战胜鱼的鹰也许在远古时代被人们仰慕,从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到许多和鱼鹰或鸟类相似的造型。被解读为“鱼凫王杖”的金杖,被视为三星堆之主的信物,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长的金杖。金杖下端为两个人头像。上部刻有相同的四组纹样,每组纹样都由鱼、鸟、箭组成。
图说:金面罩。据说三星堆的金面罩不是面罩,而是古蜀人为青铜头像装点的黄金的皮肤,这些人可能具有特殊的身份,就跟那些最大的铜像是用铜作为整个人的脸面一样,这种用黄金来表现除了眼睛、眉毛以外的皮肤部分,可能是要表现这个铜人头像的特殊身份。
青铜大立人
青铜大立人是三星堆文物中一件举世瞩目的重器,其身份当是精神领袖兼世俗领袖。博物馆的青铜器馆为大立人设置了专厅。作为大立人陪衬的是另一件重器“兽面冠人像”,此厅还聚集了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型中的多件全身人物造像。
立人像面部特征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竖状,宽阔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个穿孔。脑袋后端有发际线。立人像身高1米7左右,高瘦,手臂和手粗大,很夸张,两只手呈抱握状。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连座通高2.62米,重180公斤,被尊称为“世界铜像之王”,铸造历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如此庞大的青铜巨人,在国内出土的商周文物中,尚属首例,因此被誉为“东方巨人”。
大立人青铜像头顶花冠的正中,有一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从它所在的位置看,也许是代表太阳神行使职能,也许本身就是太阳神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