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匆匆”与他的巅峰徒步
●文/ 郭梦 图/ 行摄匆匆
行摄匆匆的徒步线路不是只走别人走过的经典,而且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重新排列组合,以至于成为很多后来者借鉴的对象。
行摄匆匆的生活,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做出行攻略,要么就是在写归来后那些发生在路上的故事与心得。为了追逐心中最美的风景,历经10年的徒步与摄影,行摄匆匆已经见识过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高山中的12座,也记录下无数动人的画面。
??2001年10月的某一天,行摄匆匆跟单位的几个同事去爬排牙山,路遇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便好奇地询问来者何人,答曰来自磨房,再问磨房为何物,又曰磨房是驴子拉磨的地方。
至此,他爱上了户外拉磨的时光,他的生活也因此彻底地改变。
高原徒步
往常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在周末泡泡茶,看看报纸消磨一天的时光,但爱上拉磨打破了他原本的惬意休闲,行走带给他无穷的力量。“行摄匆匆”是他在户外界的名号,他说行走是为了看风景,而拍照是为了记录旅行,所以行走和拍摄在他眼里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到开心处,他便向我们展示他在每一次行走过程中拍摄的图片,有一张是他带的队伍排成一排在雪山上行走,四周全是雪,只有一行人影若隐若现地点缀在苍茫的雪山上,四周是寂静的,是空旷的;还有一张是夜色下的雪山。行摄匆匆说:“徒步就是为了寻找最美的风景,绝美的风景往往都只能徒步到达。夜色下的雪山尤其让我记忆深刻,不同于日光之下的风景,星光下的雪山特别神秘。”没有见识过大山大水的人或许不能理解,为什么当他们立足在高原之巅,苍穹之下会热泪盈眶,为什么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着高原向着雪山出发。
走有创意的线路
2007年,他在国内徒步爱好者蜂拥至尼泊尔珠峰地区(EBC)徒步之前,就走过了这段经典线路; 2012年,他终于完成了世界徒步爱好者心目中的顶级线路:巴基斯坦K2大本营徒步……行摄匆匆不只是简单地走前人走过的路,他享受研究的过程,享受在现有基础上根据自己需要重新设计线路的乐趣。例如2011年的西藏“四大名沟”徒步,不同于其他人分别到四大名沟徒步,他把四大名沟巧妙地串联起来,实现了一次性徒步。
除了高原徒步,行摄匆匆还尝试过一些初级雪山攀登。2006年登顶云南的哈巴雪山(5396米),2007年登顶四川四姑娘山二峰(5276米),2008年登顶青海玉珠峰(6178米),2009年登顶四川雀儿山(6168米)。他的运气不错,连续四年四座雪山都是一次登顶成功。雪山带给他的是震撼,但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它的危险。一旦人到了雪山之上,风险就不是自己所能控制。明白这个道理后,他决定放弃对高度的追求,不再组织雪山攀登活动,而更加专注于高原徒步。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其实身体条件一般,但最大的优势就是坚持。在一个领域兢兢业业坚持10年,你终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他带队高原徒步的这几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带队风格,也有了一批铁杆粉丝。不论去到哪里,每一次活动他都精心策划,认真准备,注重安全,让队员的体验和享受达到最大化。
发现、行走、记录、推广是他的户外理念:不断地用心去发现新的徒步线路,带着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去行走,用相机和DV记录旅行中的酸甜苦辣,通过各种媒介发表游记和图片与他人分享,让更多人去体验高原徒步的快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磨房。磨房已经融入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因磨房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