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迈到南非
●文/ 图 多米叹世界
米爸和米妈相识于磨房,他们的女儿多米算是磨房新一代。在如今的磨房论坛上,依然能看到米爸米妈模仿多米的语气,从一个孩童的眼光来叙述的环球之旅。米爸说:叹,在广东话里是享受的意思,叹世界就是享受世界。于是,多米从3个月大的时候便开始随着父母叹世界,世界就是她最喜欢的大游乐场。且听米爸米妈讲述他们带着孩子行走在路上的故事。
磨房12年,我们认识12年。那时候磨房里常有帖子,相约一起去深圳附近爬山或者走海岸线,有人在论坛上发帖召集,就有人参加。那个时期认识的朋友们,比较熟悉的一群人后来有个小圈子取名叫:猪头岁月,我们是其中两猪头。12年后这些因为磨房认识的朋友们依然常常联系。
旅居时光
如同磨房的年龄,我们的自助旅行也超过了12年。此时此刻在南非大西洋边,旅行还在继续。这是一段长旅行,时间超过5年,期间多米出生,有几个月在国内生活。因为常在国外,不是移民,也不固定在一个地方,说是生活好像不准确,定义为旅行也不合适,便被时髦地被视为旅居,旅行+居住=生活,这样的描述比较接近这几年的生活状态。
我们的旅行基本没特别计划,想走就走,想停下来就住上一段,比较随意,当然需要综合考虑签证时间、费用和个人喜好。去过的地方越多,会有更多想去的,相对而言喜欢差异大、有特色的国家,差异大有两方面:其一是和中国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二是这个国家不同的地区、城市之间有比较大差异,这样的国家适合慢游,而慢游能体验到的东西相对会更丰富。我们偏爱水上运动和美食,为此可能会放弃其他行程。如果以潜水为主,就更要考虑合适的季节和天气情况,总的来说比较喜欢海洋景色,现在最期待在海里看锤头鲨和大白鲨,希望最近能够如愿。
我们在清迈生活了一段时间。清迈的生活其实是最平淡的,只是换个地方过日子。那时候清迈吸引我们的是当地人,他们友善、自在而且有信仰的生活方式,这是让我们选择在清迈小住一段的原因。在清迈,无论是公园还是游乐场,基本不用当心小朋友的安全问题,而且小朋友之间都能友好相处,小孩被周围的成年人及其他小朋友友好地对待,多米在清迈学到礼貌、规矩与自在,这些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到非洲旅行的原动力是在东非大草原看动物,最后我们从北非的埃及走到南非,多样的非洲大地太有吸引力了。这样的走走停停是我们理想的生活状态,在旅居期间当然会回国小住,但是我们还没想过会结束。
当两人行变成三人行
多米出生后,我们曾考虑推迟一年我们的旅行计划,等多米一岁多后开始带着她出去玩。在不同国家的海岛住一段时间。因为米爸喜欢潜水,我们计划着他在不同的海岛做教练。好的地方就多住一段时间。多米上小学之前都可以在世界各地和不同的小孩一起玩,而我们也可以实现梦想。当然一开始只是尝试带着她做短期旅行,看看她能不能适应,我们会考虑她的需要和要求。然而,和计划不同的是我们没等到她一岁多才出去旅行,她三个月就开始坐飞机,汽车……
这么多年的旅行最大的改变是生活方式,从短期几天的假期旅行到长期旅行,我们找到了喜欢的生活方式。从两人行变成三人行,自然会有些改变,旅行目的地的选择,计划行程以及吃住都会不同,到一个新地方,会寻找小孩喜欢的游乐场、动物园、海滩等等,这些在两个人时根本不会注意。带多米旅行,从3个月到4岁,从难到易。2岁前,孩子对吃睡的要求比较多,并且还需要立刻满足,如果在外旅行,照顾吃喝拉撒已经消耗大部分精力,玩的乐趣少一些。两岁后出行比较轻松,现在基本能自己找乐,只要有其他孩子,无论年龄大小、肤色、语言,立马主动跟人家一起玩,小朋友间都能迅速成为玩伴。
带小朋友旅行最怕生病,即使在家,一旦生病都比较麻烦,在路上,特别是在非发达地区,医疗条件有限,无论疾病或者意外受伤都会让人抓狂。我们一路都算顺利,基本能判断生病的轻重程度,有些小毛病,多休息多喝水基本能解决,很少用药。有一次比较害怕,当时在非洲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多米反复发烧几天,如果不是在非洲,还不会那么当心,因为非洲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就是反复发烧。开始我们一直坚持物理降温,3天后实在担心,就去找了当地医院,为了排除传染病的可能,也体验了一次坦桑尼亚的免费医疗,医生态度很好,看病不分什么科,可是设备很少,病人多,基本是询问,简单的诊断,用的药物大概都是国际援助的。如果真是传染病,真没有信心在当地接受治疗。
这一路走来,多米对看到的一切都能自得其乐,总表现得极为惊叹。这“叹”有了中文字里惊叹的意思。对于世界,多米表现出的好奇,表现出的惊叹让我们能坚持旅行。这其中的享受让我们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