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2013年 10月 17日 10:19    游遍天下
 

    老相册里的故事

    ●文/ 刘军 ●图 / 王光剑 老照片由刘军供

    我们行走的渤海湾沿线,实际上也是中国的海防前线,青岛、威海、烟台、大连、旅顺、秦皇岛、天津,从八国联军到甲午海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城市、港口既记载了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正在彰显民族复兴的伟力。

    青岛,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儿时,我从父亲口中知道了她,那时,石头房子、红屋顶和威武的海军大檐帽便是我心目中的青岛……

    青岛海军基地最早是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建立的,抗战胜利后中国军队从日本人手中接过来,解放后,基地前期一直是由前苏联顾问协助管理,主要设备和关键岗位人员基本都来自前苏联。父亲曾是一名海军,上世纪50年代初,他和50位在校同学被紧急征召入伍,当了一名机要兵,在青岛海军基地服役五年,他们的营房就在观象山。当时他的工作极为保密,是为海上军舰和抗美援朝前线提供气象资料支持。

    我的家里有几本发黄的相册,里面记录了父亲和战友们在青岛的青春岁月,当然,这也是父亲冒着巨大的风险,躲过“文革”劫难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人生记忆,因为他们的合影中,有很多大鼻子、黄头发的苏联人。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偷偷地翻阅父亲的相册,因为我很喜欢看那些苏联军官身着的呢子大衣、大檐帽,感觉他们威风凛凛很帅气,而和他们并肩而坐的中国军人大多穿着鼓鼓囊囊的棉衣,头上戴的是那种东北军的棉帽子。父亲告诉我,那时候我们国家还很穷,而且海军刚刚组建,很多人都是从陆军调过来的,与“苏联老大哥”相比不在一个级别。但是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我们一定要在苏联顾问撤走之前能全面接管基地并要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转”,因此后期的工作他们为之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父亲给我讲了几个当时他们在青岛海军基地工作时的小故事,挺有趣,也让我们对当时他们这批年轻的共和国海军陡生敬佩。

    由于工作性质和当时局势,父亲和战友们的生活空间是相对封闭的,几乎很少有机会与外界接触,海上花园、浪漫青岛近虽在咫尺,但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几十名十几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观象山上,过着苦行僧般的日子。虽然当时基地也有军人俱乐部,但基本上都是苏联顾问才能进入的地方,俱乐部举行周末舞会,但也只有一定级别的军官,在苏联顾问的邀请下才能参加。

    苏联顾问有吃宵夜的习惯,每当这个时候,机房的灯会突然暗下来,有些设备都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候,父亲他们只好停下手中的工作,有时甚至点上蜡烛来翻译电报。因为他们知道,这会儿,苏联顾问们正开着电炉在煮牛奶、红茶、烤面包,而当时基地靠一台老式发电机发电,其供电是极其有限的。

    父亲他们这群貌似寒酸的中国小兵在当时这种条件下并未因此灰心、气馁,心中那份神圣的使命感反而激励着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孜孜以求。

    父亲曾孤身一人乘坐渔民的小舢板,从蓬莱出发,在海上漂泊半个月,去长山列岛等海防前线巡查维护有关设施,这对于一个十几岁从未出海坐过船的湖南兵来说,该是怎样的考验啊?所以当父亲得知我们这趟环渤海之行将从烟台乘船横渡渤海湾,大家担心晕船时,他告诉我一个对付晕船的办法:吐完吃,吃完吐,再吃,直至不吐为止。我想,这大概就是他当年的亲身经历吧。

 
2013年09月号 总第142期 (来源: 游遍天下) 编辑: 刘晓宇
1   2   下一页  
 
 
邮发代码:46-153 人民币18元/港币18元,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商报路深圳商报社大厦7楼 电话:0755-83916958, 83907299, 83916977 广告价目
Copyright©2009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