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吉镇风情
●文/杨晓青 ●图/ 文靖
普吉镇其实是市区,但我更愿意称她为小镇,因为她具有我眼中小镇的无限风情。
到普吉岛的人,也许会忽略普吉老城。但对从小生活在这里的Kim来说,Patong is the heart ,but Phuket is the soul,只有普吉老城才是普吉岛的灵魂所在。Kim的这句话,加重了我的期待,我渴望在这里遇见普吉的历史和她的灵魂。
普吉老城:遇见普吉岛的灵魂
到普吉岛后,我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奔向各种海岛沙滩,而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普吉老城漫步,从老城的故事开始了解普吉,我相信不虚此行。
蓝象(Blue Elephant)餐厅的老板Kim从小生活在普吉,他的父亲是比利时人,母亲是泰国人。当我们走进他的庄园,位于Phra Pitak Chinpracha Mansion老城边上,并不起眼的围墙围住一幢黄色建筑,斑驳但带着历史感的石门不经任何装饰,进去是一个足球场大的草地,榕荫覆盖,树干足需六七人合抱。周边环境优美,内部则营造了一种悠闲舒适的氛围。这是一座拥有105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典雅的中葡合璧的风格,Kim介绍说这个建筑还参照中国风水兴建,据说房屋最早的主人是在普吉锡矿热潮中致富的一位华人。后来我查资料得知,这里曾是潮州会馆。
在普吉老城,我听见很多关于锡矿的故事。
这个岛屿的光芒与早期的富裕,都来自于它五百年悠长历史的锡矿生产。锡被称为“泰国的珍珠”,这些“黑金”一度成为当地的货币。
“人间度假天堂”的美誉早已经尘封了普吉岛曾经的历史。从16世纪葡萄牙人来到这里开采锡矿开始,一直到1932年之前才基本结束。在岛上发现丰富的锡矿后的一个多世纪里,锡矿采掘、冶炼和贸易造就了普吉岛的财富与繁荣。锡矿枯竭后,普吉岛变身为度假胜地,但昔日锡矿开采的繁荣成就了普吉一段引以为豪的工业文明史并一直为这个小镇珍藏。
Kim先生饶有兴趣地带我们穿街过巷去往老城中心。佛堂定光堂是福建人于一百多年前建造的,完全参照福建沿海庙宇的陶瓷装饰风格,之后不断修葺。定光堂对面是一个小集市,每天下午两点开放,聚集了一批手工艺人,制作地藏菩萨佩饰。
漫步普吉老城,每条路几分钟就可以到头,在街头的书吧,点一杯饮料,就可以坐上一整天。老城商铺的中文标志是我在泰国见过最多的,元春堂,合荣发等等,而且在泰国几乎所有的银行的户外标志都有中文logo,因为泰国的金融大多由华人创办并掌握。比如泰国第一大银行盘谷银行的创始人陈弼臣祖籍即是广东潮阳。
这座小城曾吸引来自各国的淘金者,异域文化在此交融碰撞,撞出这街头中葡混合式建筑,撞出这烟雾缭绕的中国道观与佛寺相邻,也撞出满街的艺术。
今天,历史灵魂见证下的老城已悄然变化。艺术成为老城的主宰。街道边的中葡建筑成为时尚的咖啡馆、画廊、博物馆、美术馆和餐厅、特色旅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到这里投资创业,他们看中街头的房屋,便进行修复,成为艺术的精神再现,又不失普吉的风情。的确,普吉的文化并不仅仅在于那些沙滩、海浪、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