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里的浮光掠影
简单说一说七日行程,奉行简单原则,三城三酒店,之间穿插丰富的体验项目。北岛拥有全国最大的城市奥克兰(Auckland),也是我们的第一目的地。停留一日后前往全国最著名的地热温泉所在地罗托鲁瓦市(Rotorua),感受毛利文化,途中进行萤火虫洞(Waitomo Glowworm Caves)的地下行走。最后前往内皮尔市(Napier),也就是著名的新西兰葡萄酒产区之一,在霍克斯湾(Hawke's Bay)的拐子角农庄(The Farm at Cape Kidnappers)漫山遍野找kiwi(濒临灭绝的新西兰国鸟奇异鸟),然后在象山酒庄(Elephant Hill)品尝新西兰美食大赛冠军的出品,被厨房一众厨师惊呆,带着无限留恋踏上南航的飞机回国。
因此说,在奥克兰、罗托鲁瓦、内皮尔三座城市,只是匆匆走过。即便这样,各种亮点也值得跟朋友们分享。我们到达奥克兰第二日清晨便在码头大街(Quay Street)的新西兰游客中心(i SITE)与当日导游Keery相会,展开3个小时的城中美食之旅。遍布新西兰各地的i SITE就是获得所有吃住行信息的来源。可以订车票、酒店、景点,很方便。i SITE体现了新西兰旅游的成熟环境。对于自由行的朋友更是绝对的好帮手。穿街走巷,主要是为了品尝当地咖啡小白咖啡(Flat White),小小咖啡店名称极其具有新西兰风格——the Store,这个名字搞得一众记者花了好长时间来讨论就是store?什么store?然而在新西兰最著名的咖啡做法小白咖啡(Flat White)再次让我们领略新西兰人的简单化,喝咖啡干吗要做出那么多花样?又起泡又雕琢,没必要,好喝就行啦,于是保持咖啡的原样,又平又香甜。整个行程,我们不知干掉了多少小白咖啡(Flat White)。在甜品店、创意餐厅、巧克力店、芝士店之后,是美食之旅的收官——鱼市。南半球的鱼市不得了,集批发、零售与餐饮于一体,也是市民们享用和采购海鲜的好去处。我们感受的是奥克兰的冰山一角,真正体验奥克兰要在市区与市郊两个向度上。这里是新西兰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户外运动的天堂。
离开奥克兰后,我们所到的城市,与其说是城市,更像是童话中的小镇。旅游胜地罗托鲁瓦,满城硫磺味。在新西兰流传着一句名言:“没到过罗托鲁瓦,就不算到过新西兰。在素有“毛利之乡”美誉的罗托鲁瓦,不仅可以领略到独特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天气和任何时间,体验特殊的地热现象。晚饭前,漫步在小城中,邮局、超市、医院、服装店、工具店、餐厅、房屋中介,有如小朋友绘本描述的《忙忙碌碌小镇》,很有意思。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大地的力量。自然地热令这里拥有冒着泡泡的泥浆池、间歇泉和热水沙滩。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淡定”地亲历了至少4次轻微地震,火山喷发遗留的地震带名不虚传。
与罗托鲁瓦大相径庭的内皮尔被誉为“世界装饰艺术之都”,位于北岛的东部,是一座在地震废墟上重建的城市。在南半球找不到另一个地方能拥有如此集中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1931年2月3日,一场大地震袭击内皮尔。地震和地震引起的大火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内皮尔居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时,本着经济、节约、安全、防震的原则,按照当时国际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设计新城市,使之成为建造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的神往之地。其典型风格为使用锯齿线、旭日形、流线型及各类几何图形,并采用粉红、粉黄、粉蓝等柔和色彩装饰墙面。而在我国,寻找这样风情的城市是上海。带领我们游览内皮尔的先是两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后有一名中年女士,他们同样都是志愿者,如此热情地介绍自己的家乡,我可能不太懂艺术,但是却被这几位导游的执着所感动。
新西兰人过周末
世界杯开赛的第二天,6月14日是星期六。入住罗托鲁瓦丽晶精品酒店的记者们很难找到直播的频道,新西兰人崇尚橄榄球远多于足球。而他们平时的休闲运动丰富得令人
咋舌。
周末的公路上与平日有很大不同,在去罗托鲁瓦地热温泉的路上,各式摩托车、越野车、皮卡、甚至轿车带着拖挂,车上安放皮划艇,这就是他们的周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