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2010年 07月 05日 08:20    游遍天下
 

走在香港的街道上,我总是忍不住要用“曾经”这个词,那种老照片一样斑驳的历史感和颓败过的激情,时隐时现。

走过罗大佑歌里悠长而望不到头的皇后大道,你可以看到无休止的灯箱招牌和双层巴士。过了它,把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名声扔远一点,去看古旧的香港。

中环的石板街磕磕绊绊的,狭窄又沧桑。木板隔成的小店里,有卖扣子的、修表的、卖花的、甚至还有烧腊店。50米开外,就是林立的摩天大楼和脚步永远匆忙的白领,那种市井气夹着摩登大都市的混杂气息,是最让我着迷的地方。

除了人潮汹涌的兰桂坊和品牌名店,更有味道的是这里的丝袜奶茶、蛇王芬、比深圳便宜一半的蓝莓和樱桃、二手相机置换店、藏了不少好书的三联、创意的SOHO小道;还有老字号的食肆如翠园、盛记夜市、胜香园,以及香火旺盛的文武庙,东西方文化的融汇在这弹丸之地凸显得奇妙而平衡。

摩啰街里的“摩啰”二字是对印度兵的旧称,这个老区曾是印度兵营驻扎地,二战前夕,很多人将家里的古旧物品拿来置换,慢慢演变成今日的古玩街。如果足够识货,该还能淘到有趣的老物件。如今古玩店和各色画廊标的都是天价,那家店挂的蓝花宽袖大袍,每次经过我都要站住多看几眼。这样看了几年,它总会在老地方。

永不谢幕一场戏

经过林林总总的酒吧和餐厅,街道交汇处迎面而来的是艺穗会Fridge club。1892年建成的老建筑直到1970年都是旧牛奶公司冻库,所以这条路也被称为“雪厂街”。在老香港称之为“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这里一度被用来安置日军士兵遗体。

1984年艺穗会接管这栋大楼北座,南座成为外国记者俱乐部,两者皆竭力保持老建筑的历史原貌,经过一番整理,冻库摇身变成如今的文化地标,各种实验先锋剧场和展览常年上演。

透过窗,有人在昏黄的灯下慵懒坐着。临街的玻璃上写着一段话:“这一场下了,那一场上来,看戏的,是自己,上台的,也是自己。你是自由的,你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路。”落款,三毛。

港岛北区有悠长的电车道,我一直喜欢叫它“叮叮车”。已经年逾百岁的叮叮车,从西环一直穿到筲箕湾,路线全长13公里,沿途经过123个站,路轨总长30公里,早上六点到半夜12点,穿行在最热闹的港岛区。

1903年开始建设的电车车厂旧址在如今的铜锣湾时代广场,最初只有单轨,路线从坚尼地城到筲箕湾。真正开始运营是1904年7月20日,那时的车分为两等,头等可载客32位,每人收费一角,第二等可载客48位,每人收费五仙。第一批电车共26辆,全部是单层设计,直到1912年才引入10辆双层巴士。

如今最老的一辆电车编号120,1949年开始投入使用,这辆年逾半百的叮叮车内饰保存最为完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搭上它漫游港岛。

叮叮车一般从后门上车,到达目的地后在前门投币下车。随着清脆的“叮叮”声,启程或者到达。只要2元车资,就可以不紧不慢地看这个城市。

我尤其喜欢它的慢,假如E.B怀特在香港,怕也和我一样,会享受这个慢得要命的交通工具。他在《铁路》一篇中写到:“倘若我们将来的旅行犹如电光火石,只在一瞬间,没了中途的风景,没了中途的思考,所谓旅行,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们走来走去,不过是为了换一个地方罢了。我相信旅行自有他本身的意义,不只是为了节省时间—-时间说到底,是节省不下来的。”

 
2010年05月号 总第103期 (来源: 游遍天下) 编辑: 古亮宇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邮发代码:46-153 人民币18元/港币18元,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商报路深圳商报社大厦7楼 电话:0755-83916958, 83907299, 83916977 广告价目
Copyright©2009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