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2013年 05月 07日 11:01    游遍天下
 

    在我看来,游园,是到梦里追寻古人的寻常生活。(文/ 何燕 图/ 苏州市旅游局)

    那些大大小小的园子,曾是宅院人居。如今它们虽是著名景观,却陷落在现代都市之中。院墙是园林与当下生活间的隔阂,而一旦进入,人便恍入梦境。只不过,是在这梦里去看从前的日子罢了。这隔阂确乎是让今人更能领略园林的美。

    赏心乐事谁家院

    从网师小筑进园,这一次并没有顺着曲廊去小山丛桂轩。沿着粉墙走,循了那幽幽盛放的紫藤花而去。四月的淡春光景,一园子的清浅薄光和着簌簌软风,明媚中透着些许清冷。引静桥旁的紫藤在粉墙上恣意蓬勃蔓延。这般的静美,是从前几度前来所没有碰上的。我还能碰上园中怎样新的光景呢?

    园林,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的缔造者是时间。

    如若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苏州赏园林,还是不要毕其功于一役为好。哪怕仅是一座小园,初次去看整体,二次去赏细节,如若时间奢侈到能够多次去,甚或是能在寻常日子随着性子常去,便能陪着时间细细品赏把玩,在流淌的时间里细读园子里流淌出的更多的精妙意趣。

    因为紫藤,我注意到粉墙上的四扇假漏窗。在生机盎然的紫藤和高高的粉墙间,有了假漏窗的调和,粉墙便不再觉得冷硬。藤蔓摇曳在假漏窗的折裥里,光影明暗中粉墙仿佛也柔软生动起来。这是从前游园从未捕捉到的细节。

    网师园的小,让我对它有了常去的愿望。每到苏州,差旅之外的零余时间多是浸在了网师园。信步、闲坐、吃茶。面积不到十亩的小园,群体平面布局自不复杂。池北岸的射鸭廊与池南岸的小山丛桂轩是对景。这样的核心景观常会吸引绝大多数游人观赏。而射鸭廊临水,更惹得游园人愿意在此间驻足休憩。除非闭园,只要寻常开园的日子,射鸭廊难免热闹。但小园自有通幽处。紧邻东北角的竹外一枝轩,玲珑空透突出于松石轩廊、看松读画轩和集虚斋之前,使小园内建筑群有了前后空间变化。

    四月里来,是应惦记着殿春簃的芍药。殿春簃是网师园中极好的一景。院内竹、石、梅、蕉隐于室内后窗的空地上,窗框仿佛是中国山水画的轴绫边,画就是空地上的湖石、翠竹或花草。印象中十分耐看的是,某年一个夏日午后几株芭蕉在不同的光影效果之下摇曳,透过漏窗或隔扇看便是浓、重、淡、清相宜的画幅。而此时园里芍药花苞圆满,枝枝颈项依偎,此起彼伏,勃勃有生气地争说着一春的花事。

    在露华馆慢慢地喝茶,待园中游人渐散后又踱回射鸭廊,再沿小径逶迤到引静桥旁。紫藤山墙被略微西斜的淡光打上了一层清浅的暖橙色。立于引静桥西望,平静午后的轻微逆光下,池西的月到风来亭竟清晰地倒映在了池中。角度,让园林生趣。园不在大,有趣则充盈着散逸。

    网师园所在处,在南宋时为史正志万卷堂址,称“渔隐”。清乾隆时园主大学士宋宗元重修,取其旧义,改名网师园。后几经易主,网师园都未改其府宅园林的功用,直至1950年最后一任园主将其捐献给国家。对于古人而言,园林即是他们日常起居的生活。而于当代的我们,游园则是一桩庸常生活之外意趣横生的赏心乐事。

 
2013年04月号 总第137期 (来源: 游遍天下) 编辑: 刘晓宇
1   2   下一页  
 
 
邮发代码:46-153 人民币18元/港币18元,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商报路深圳商报社大厦7楼 电话:0755-83916958, 83907299, 83916977 广告价目
Copyright©2009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