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2013年 09月 01日 09:49    游遍天下
 

    古村落记忆

    ●文/ 王扉 ●图/ 梁珅三

    一个是世家庄园,一个是世外桃源,它们深藏在广东龙门永汉镇,沉淀着先民的经验与智慧,讲述着属于岭南的历史故事。

    近年来因为写作以及讲学的便利,笔者每次获邀出行,每到一地,都会尽量要求前去看看当地的文庙和古村落。从南到北看了不少地方,也走访了不少古村落。以致已经有点审美疲劳,如果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人文积淀的古村,名气再大也已很难让我兴奋起来。但这次寻访龙门永汉镇的两个古村落——王屋古村和鹤湖围村,却让笔者大有不虚此行之感。

    世家庄园王屋古村

    王屋古村位于龙门县永汉镇官田村,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井然有序的200多间房子,组成众多纵横交错的幽深小巷,将看似散沙般的家家户户,以“文佑王公祠”为中轴线,紧紧连接成一个整体;村外,一面长达3000米,厚70厘米蜿蜒曲折的围墙,几百年来屹立不倒。

    据村中族谱记载,大约在元朝末年,一个叫王文祐的人为了本族的开枝散叶,从广东增城棠村迁到龙门县永汉镇。他选择了永汉镇以南,在永汉河西岸的一处平原安居,成为现在王屋村的开村始祖。到了明末清初,王文祐的子孙耗费十八年建造了文祐王公祠、凌云阁等标志性建筑,逐渐形成有建制的村落。历经约750年的繁衍生息,王氏后人已经传承到第二十五代,成为永汉第一大村,200多间清代古宅屹立近400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走近王屋古村,最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其正门上方高耸的镬耳山墙。镬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镬耳山墙,从侧面看颇像一个“凸”字,形状很像两个镬耳。另外在古代,镬耳又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故没有获得过功名的村落是不能修建镬耳山墙的。王屋古村的镬耳山墙不光高大,而且大有玄机。左耳为半圆,右耳为方形。据介绍这是难得一见的文武山墙。半圆代表武将的头盔,方形代表是文官的官帽,这表明王屋古村曾经出过文武举人。

    穿过北大门的门楼,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开阔坪地。坪地中央竖着多对麻石功名碑。碑上刻着的年号、科名仍然依稀可辨。其中的一块较为清晰地刻着“咸丰壬子科举人”字样,由此推算至今已有160年之久。古时,经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者就可在宗族祠堂前插一支旗杆。旗杆下方往往会立两块麻石块以夹住旗杆,族人考取科甲功名的情况就刻在麻石上,这对麻石被称为功名夹或功名碑。

    当然,在王屋古村里最令人瞩目的建筑自然是文祐王公祠。文祐王公祠在古建群的中轴线上,是四进四合院式布局:一进头门,二进“世德堂”,三进“福寿华堂”,四进“祖堂”。头门正面墙由广东特产红砂岩石板砌成,上有精美石雕。屋檐、门楹、窗棂等大量木雕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图案多为祥云瑞兽、花草鸟鱼、历史人物等,连木梁上都雕刻有百兽之王——狮子,气势不凡。虽然岁月流转,木雕上的人物、花草、瑞兽有的残破了,不完整了,但仍栩栩如生。位于三进福寿华堂的屋檐下有这么一个木雕:一个梳着螺髻的古代女子左肩背一个包袱,右手擎一把竹伞,仰头对着前面穿长衫手拿折扇的男子。女子眼波流转,圆润的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仿佛正听男子讲着有趣的故事。

 
2013年08月号 总第141期 (来源: 游遍天下) 编辑: 刘晓宇
1   2   下一页  
 
 
邮发代码:46-153 人民币18元/港币18元,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商报路深圳商报社大厦7楼 电话:0755-83916958, 83907299, 83916977 广告价目
Copyright©2009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