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五子乐坏了。还是小孩子的他首先到三哥家里要钱。三哥命账房先生领他到钱仓取钱。铜钱“哗哗”流了出来,铜钱一下砸在了魏五子的脚上,魏五子号啕大哭。账房叫仆人来用箩筐装满铜钱给他送到家里去,魏五子这才破涕为笑。
由于铜钱装得太满了,路上撒了几枚,抬箩筐的仆人弯腰想拣起地上的铜钱。魏五子制止道:“拾这铜钱做什么,你们多抬一筐不就行了吗?”魏五子逐渐长大,要来的铜钱就随便堆在院子里,攒了一大堆。日久天长,铜钱堆上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沙土。土里的树种竟然发芽生根,长成了碗口粗的大树。到魏五子成年后,他的财产已远远超出4位兄长,成为附近的巨富人家。
1865年,魏武子建成了魏氏庄园的第一个院落--福寿堂。共70间房,占地4亩多。
鹤立鸡群树德堂
魏氏家族延续到魏肇庆,已是第十世了,魏氏家族到了鼎盛时期。
这时的魏氏一门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在经济上也是富甲一方。在几代人中相继有二十多人在朝为官或被皇廷封赠为官,在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及惠民四周各地开设了十余家钱庄、当铺,而且还开设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手工作坊。当时,济南北郊最大的纺织厂和济南货栈场地也有魏家股份。另外,魏家还与章丘巨富孟家联姻,在孟家的“瑞蚨祥”号绸布店中也持有股份。魏家在魏集村的周围拥有200公顷良田,成为鲁北一带远近知名的名门望族。
魏肇庆是魏毓柄的重孙,靠在甲午海战时捐白银1000两作军饷,被钦赏为同知职衔,正五品阶,这是一个集司法、行政及某些地方性政策制订大权于一身的官职,极实惠的肥缺。
1886年,魏氏家族福寿堂兄弟分家,作为协和院一家之主的魏肇庆就开始筹划建造新宅第。究竟建造一座什么样的宅第把魏肇庆给难倒了。他多次到附近的州、县访察名宅高第,但没有一座符合他的心意。
最终,魏肇庆决定去北京城考察。他少年时曾在太学就读,因此对北京城不算陌生。魏肇庆对皇家宫廷建筑心仪已久,并对北京四合院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到北京,他通过父亲的同僚结识了宫廷御用建筑设计师,奉上十分丰厚的酬金。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设计师低头思谋良久,说:“宅第设计倒也不难,只是不知你的家资如何?”魏肇庆微微一笑,言道:“资金不是问题,只要你能设计得出,我就能建得起。”一个月后,魏肇庆见到了他未来宅院的设计模型,按照《清工部工程则例》设计,果然正如他心中所想。
1890年秋收之后,魏氏庄园正式开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