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黄河决口,惠民县受灾最重,当地的庄稼房屋多被淹没,灾民们生活艰难,而且又值农闲时节,前来筑基的民工非常多。当时运土的工具主要是筐。民工挑一担土发一木牌,每日以牌数计酬,到协和院兑换钱粮。取来的土与石灰、沙子搅拌均匀,成为三合土,每铺一层,就夯一遍,一共垫了一丈多高。到今天,虽然有地基下沉,但整个庄园的地基仍然高出地面3米多。原来取土的池塘后被修整成了元宝形状,里面种上了荷花,养上了金鱼。
魏氏庄园一直建到1893年秋天,整整3年。曾有人对修建城垣的费用作过统计,当时每垒一层砖要花费白银50两,如此累计,仅修城垣一项所用白银就达2万两。最终建树德堂耗用魏肇庆的银子据说是10万两。恰恰是1890年整个大清国北洋海军全年军费的十三分之一。
庄园极尽防御之能事,后人很难理解庄园主近乎于病态的戒心,但于生活在那个特殊动乱年代的魏肇庆来说,却十分自然。
魏肇庆出生前的1851年,太平天国及河南捻军相继起事。值魏肇庆15岁时,捻军打到惠民,魏家曾捐青蚨筑圩而御。这以后,社会动乱日剧,处于鲁冀两省交界的鲁北更是匪盗横行,劫富事件频出。庄园开始兴建前两年,即1888年,就有“巨盗”夜入魏宅,给魏氏族人心中留下了长久的余悸。再者,黄河堤坝长年失修,仅树德堂动工前5年间,黄河下游就决口了3次,魏肇庆做梦都担心黄河决口将其几世积攒的财产化为水漂。
难以成方徙义堂
农村盖屋建房讲究方正,若宅基缺上一角则房主多磨难,不是破财就是伤人。可是如果你到魏氏庄园,就会发现了一大奇事,魏氏庄园徙义堂的东北角是空缺的。这是为什么呢?
徙义堂为魏氏家族第十世魏肇祥于1892年时所建,原有房子80余间,占地近5亩。按照原来设计的图纸,东北角上有一户人家。魏肇祥寻思,不就是一户贫困人家吗?多给他点钱或另给他盖一几间好房子就是了,也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到了开始建房的时候,庄园主人来到这户人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谁知这户人家认为房屋是祖上留下来的东西,若让别人抢占了去,被别人笑话不说,还可能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带来不祥之兆,不肯搬出。庄园主人找了个中间人,几番讨价都被拒绝。最后,中间人开出最高价钱:“庄园主人愿在你的宅基里放满元宝,能放多少放多少,宅基归庄园,元宝归你。”谁知这户人家认准了一个理死活就是不答应。庄园主人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命家丁对其进行威胁逼迫,谁知这法也不奏效。
最后魏肇祥实在没办法,只好重新修改图纸,建起了这个缺角的三进院落-徙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