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长年流亡海外,而日本是同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首次流亡海外到1925年去世,孙中山在他长达30年的革命生涯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日本也是他的爱情归宿地。1915年10月25日,他与宋庆龄在本东京举行了婚礼。
“中山”之名也与日本有关。1897年9月27日,日本外务省平山周等从横滨陪孙中山到东京拜访日本政要犬养毅。“从犬养的家中辞出之后,我们请孙文住在数寄屋桥旁的对鹤馆内。”平山周后来回忆,在登记姓名时,孙中山并不想以真名示人,平山周思索片刻,想到经过日比谷公园附近中山忠能侯爵官邸,遂以“中山”两字登记。而孙则顺手拿笔在中山字下面写了个“樵”字。表明自己是“中山的山樵”。有人问孙先生,为什么要以“樵”为名。孙先生说:“现在中国到处是榛莽荆棘,我就是披荆斩棘的开山樵夫啊!”就这样,同志们都称他为“中山先生”。只是在正式的场合,才称孙文或孙逸仙。
孙中山致力于改造中国,一直依靠华侨和会党,他们也因此成为兴中会的主要力量。他的足迹还留在新加坡、曼谷、马来西亚,他的革命声音响遍各国。
神户孙中山纪念馆(移情阁):在神户须磨海滨,有一座日本唯一的专门纪念中国伟人的纪念馆,那就是孙中山纪念馆。它是一座八角形的别墅,由旅日华侨吴锦堂先生于1918年建造。移情阁八个角配有八个窗户,每扇窗户都像一个取景器,摄取一幅美丽的风景。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政治避难的地方。1987年移情阁正式改名为“孙中山纪念馆”。馆内有丰富的资料和纪念物品,记录了孙中山的革命事迹。
孙逸仙别墅(晚晴园):坐落在新加坡大人路,已有百年的历史,是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南洋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现在是新加坡的游览胜地之一。1900年到1911年,孙中山先后8次到新加坡活动,组织同盟会南洋分会,因张永福是分会的副主席,便将晚晴园借给孙中山榻居,并作为集会活动的场所。1966年改名为“孙逸仙别墅”。内有展出孙中山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珍贵资料。
旧金山孙中山题字牌匾
旧金山中国城是美国最大的中国城,也是亚洲以外最大的中国城。中国城正门,也是中国城主街都板街的入口,上书中山先生题词:“天下为公”,“忠孝仁爱”,和“信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