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大巴扎
●文/图 达达ZEN
亮点:
1.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城镇”,它有自己的餐馆、茶舍、清真寺,甚至诊所和澡堂;
2.喝上几杯,不单有小酒馆的茴香酒和酒吧里威士忌,还有遍布老城市的传统茶室(?ay Bah?esi)和咖啡馆(kahvehanes);
3.来一剂土耳其草本伟哥(Turkish Viagra)或者宫廷春药?
当地人的声音:
“想象力是你唯一的限制。”——地毯品牌Ethnicon的设计师
迷宫般曲折的、总是人声鼎沸的大巴扎(Grand-Bazaar)自15世纪建成以来,就是伊斯坦布尔旧城的中心——塞儿柱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的商人行走在丝绸之路上,住在商队驿站(Han)里谈论买卖。现在这个传统依然存在——大巴扎里每天都充满了讨价还价声和茶贩的叫卖声,欧亚的货物云集此地,各种文化(和旅行购物“陷阱”)在这里交杂上演,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哪个市场可以与之匹敌。
这座由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在15世纪50年代建造庞大的“有顶棚的”市场(bedesten)最初只是几条购物街道,后来逐年扩大。如今这个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城镇”:在众多商铺中间,它有自己的餐馆、茶舍、清真寺、银行、邮局、诊所和澡堂。历史、艺术和生活在此凝固,仿佛一块抽离时空的飞地。
没来大巴扎简直不算到过伊斯坦布尔,再声称节制的没有购物欲望的旅行者也会被它的攻势击败:12座主要建筑物、22个入口、65个街道、4000多个商铺……是的,如果你的旅行计划只是写着:“去大巴扎参观”,而不是“去大巴扎购物”……这样对待自己实在太不人道了:去大巴扎等于购物。
我们列出大巴扎里最出色的店铺,并给出一些建议,帮助你在头晕目眩、迷失自我、陷入小贩圈套之前找到心头所爱。
地毯和基里姆花毯
早在奥斯曼帝国繁荣时期,拥有一块纯正的土耳其地毯就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它常常会出现在欧洲皇室贵族的财产及遗产清单中,如今它仍然是最精美、最古朴的土耳其艺术品之一。
一块地毯的质量通常是由其编织密度决定的——结打得越细,地毯也就越结实,同时毯底图案一样要清晰如毯面。警惕那些声称自己的地毯全是自然染色的商人。在土耳其,化学染色法已经使用超过50年了,这种方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当然仅用传统染料上色的基里姆地毯更为人们赞赏,同时价格也更昂贵。除非你非常了解那些价值连城的古地毯,否则最好还是考虑购买新品。新地毯可能被人为地做出陈旧的效果。同时土耳其对古董出口的限制非常严格,任何超过 100 年的地毯必须有博物馆出具的证明才可以出境,如果你购买的地毯可能被认为是古董,建议与卖家核实,以确定海关是否会让你带它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