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大庆石油共为国家累计生产原油20多亿吨。但大庆贡献的又不仅仅是石油。
“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三老四严”……这些高度浓缩的表达,是大庆人的思考方法、工作经验、过硬作风,更是大庆人不朽的精神,是“传家宝”。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就是大庆精神。
一系列具有“油味”的优秀传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以艰苦创业为内容的大庆石油文化如今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香饽饽”,同松下文化、索尼文化、IBM文化等一起,被评为当下最流行的企业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崇。
“两论”起家
曾经,一下火车,也有人问:工资涨多少。
曾经,也有人看到如此艰苦,转身上火车走了。
曾经,在油田第一次技术座谈会上,没人能说清油、水、气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这些人,怎么变成天上下刀子,会战也不停的人呢?
这些人,后来怎么会以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劲头工作呢?
这些人,为何会苦累浑不怕、勇夺大油田?
经历会战的人说,《矛盾论》、《实践论》两本书,起了关键性作用——大庆油田是靠“两论”起家的。
1960年,从4月1日起,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和副部长康世恩等会战领导小组成员,到萨尔图会战前线视察工作。
余秋里深有感触:“没到现场,已估计到有各种困难和矛盾;到了现场,才知道困难和矛盾要比预料多得多。”面对种种困难。余秋里想起一件事:1959年12月,周总理曾对他说:“这次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将会遇到种种风浪,重重困难……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会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