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2009年 10月 14日 10:45    游遍天下
 

 

“两分法”影响大庆油田几十年。在面对成绩和挫折、顺境和逆境的不同考验时,大庆油田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表现出了科学、成熟的姿态。

“六个传家宝”

通过会战,逐步形成的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是大庆会战传统的重要内容。

这六种精神,被誉为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

会战初期,生产上的运输条件很困难,需要大型卡车和工程车辆几千台,起重吊车几十台。可是现场只有大型卡车几百台,吊车十多辆。怎么办呢?会战职工硬是靠几万人的革命干劲儿,采用人拉肩扛加滚杠的办法,把几万吨设备器材,从火车上卸下来,连五、六十吨重的大钻机,也是用这种办法拖到几公里外的井场上安装起来的。

由此而来的“人拉肩扛精神”,就是指在生产和工作缺乏常规保证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非常规的办法克服困难的艰苦创业精神。

1960年初,面对人没有房子住,设备没有库房,无法度过零下30至40摄氏度严冬的现状,石油工业部领导提出要发扬当年解放区的“南泥湾精神”,在1960年入冬之前,发动职工,不论领导干部、教授、工程师、工人,还是职工家属,男女老少齐上阵,抽出时间自己动手,用黄土夯实做墙壁建造房屋,叫做“干打垒”。

此后,随着油田会战速度加快,人员设备不断壮大增加,油田职工始终坚持自己动手盖“干打垒”住房,一直持续了20年,这种因陋就简、艰苦创业的精神被誉为”干打垒精神”。

1962年9月17日,薛桂芳第一个响应大庆油田会战工委关于“把家属组织起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号召,带领王秀敏、杨学春、丛桂兰、吕玉莲4名青年妇女,背着3个孩子,扛着铁锹到离家15公里的荒原上,搭起帐篷开荒种地。由此,大庆职工家属参加农业、副业生产劳动蔚然成风,五把铁锹发展为万把铁锹。

后来,人们把“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总结为大庆家属组织起来,大搞农副业生产的艰苦创业精神。

 
2009年9月号 总第95期 (来源: 游遍天下) 编辑: 李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邮发代码:46-153 人民币18元/港币18元,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商报路深圳商报社大厦7楼 电话:0755-83916958, 83907299, 83916977 广告价目
Copyright©2009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