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一凿,巧夺天工
—— 三年一木雕
●文/王琳●图/林志达 任子
一把木锤,一撮刻刀,几代木雕艺人在这条怡静的小巷里,雕刻了一座古城的历史,一首淡淡的民歌,和一份潮州人钟灵毓秀的精神。
我们在形容别人迟钝的时候常常冲口而出的是“呆若木鸡”,一个人呆呆的在那里,看起来就像一截木头,毫无生气。可是,一块呆木头,可以变成展翅的鸟、金光闪闪的牡丹花、横行霸道的螃蟹……您信吗?如果您来过潮州,如果您恰好经过牌坊街,但是您错过了“三安巷15号的金漆木雕厂”,我只能深表遗憾,您错过的是一段佳木传奇。
与木结缘
金漆木雕厂创办于1956年,木棰敲打声伴随着这个厂走过50年的历程,老旧的车间还保留着上世纪的面貌,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位杰出的木雕大师和数不清的木雕作品。
如今的当家人陈绍明厂长正是木雕大师张鉴轩、陈舜羌的得意弟子。
陈绍明小时候最喜欢听鲁班的故事,那些会飞的木鸟、会走的木马,在他的心里灵活生动了许多年。直到他第一次踏上三安巷的青石路,第一次见识到在竹篓里栩栩如生的大龙虾,花瓣层层叠叠怒放的牡丹花……鲁班不就在眼前吗!
陈绍明当下就决定拜师学艺,那年是1964年,陈绍明15岁。从此他便不离张鉴轩、陈舜羌左右,一心学习潮州木雕技术。40多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小学徒早已经是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热爱,陈绍明很快就掌握了潮州木雕的基本技巧,但是木雕是一个学无止境的终身事业,潮州木雕经历了明、清的繁华,承载了千百年来发展历程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潮州木雕作品多以金漆装饰,故亦称潮州金漆木雕,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上较其它地区的木雕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