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游遍天下
 
2010年 11月 04日 11:45    游遍天下
 

    然而潮州绣庄遍地的辉煌时期早已成为历史,在当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这门流传千年的传统手艺日渐衰落,最年轻的绣工都已年过六旬,大多数潮绣工艺大师最多也只传到了第二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钱看”,不愿耗费数年光景学习这么一门“不怎么赚钱”的技艺。提起这些,陈联发稍显黯然的说:“也有人找我出去继续做潮绣,但是年纪大了,没有精力了啊。”55年潮绣生涯,如今也只得这一间小小绣庄,陈联发告诉我们,潮绣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很多技法的名称都是潮汕土话,大部分的技巧也都是无法形成文字的,因而如果无法口口相传,潮绣技艺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他还说,潮绣的一百多种针法中只有十余种是目前常用的,其他的几十种针法,可能会更快失传。然而现实是,本就越来越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懂得土话的潮汕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比如陈老先生自己的儿子,如今也志在他处并未跟随父亲学习潮绣继承其手艺。

    对于现状,陈联发只能表示无奈,但是他对于这门艺术的坚持,却从未被现实所削弱。他说如果将来年纪大了不做生意了,就专心绣脸谱,留给后人看,也算是给后来者一些参考。

    从绣娘到工艺美术大师

    与联发绣庄相比,康惠芳的工作室地处热闹的潮州太平路牌坊街,一楼是卖场,二楼展厅,三楼是绣坊。康惠芳也与陈联发不同,她14岁开始随潮绣艺人琬英学习,如今已是一位以精湛技艺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人称道的潮绣名人。

    康惠芳带着我们穿过一楼卖场径直上了二楼展厅,这里陈列着康惠芳大大小小近百幅作品,有绣花手帕、潮绣挂饰,也有每个细微的变化都恰到好处的人物像绣、牡丹花绣,还有别具特色的抽纱绣。而在潮绣最具特色的垫高针法及苏绣的双面绣基础上,康惠芳试着将两者结合,最终独创出双面垫高绣,填补了潮绣技法针法的空白,绣品《金龙鱼》便是她最得意的双面绣作品。

    今年,康惠芳的工作室成为上海世博会纪念品指定制作单位,由她和绣工们共同绣制的世博会广东馆外观《金色骑楼》作为广东馆唯一一块潮绣作品被永久陈列。她说,这幅作品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但是能够被世博会广东馆陈列馆内,在辛苦都值得。

    除了独创的双面垫高绣及极富现代气息的广东馆外观图样绣外,康惠芳还有一个独门绝活——发丝绣。只是头发极细且每幅发丝绣都需耗费很长时间,因此康老师每年都只绣制一小幅发丝绣。其实在潮绣历史中自古就有这种头发针法,只是失传已久。如今在她手上得以重现,既是传承,又是创新。

    康惠芳从当年的一介绣娘到今天的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甚至走进了上海世博。康惠芳说,这首先得益于自己在潮州刺绣研究所的专业学习,其次,以今之视角观潮绣,传承固然重要,但是潮绣要走出去,就要敢于突破、做别人没有做的事。

    一生与潮绣相伴,潮绣大师也有自己的“潮绣梦”——每年,康惠芳都要保留几件自己的作品收藏绝不出售,她说将来积累到一定数量,将创办自己的潮绣博物馆,她坚定地说:“这是一定要做的事!”

    潮绣研究所

    位于古城区昌黎路70号大院内(原市政府办公大楼),是一所集研究、创作、制作、收藏、展示于一体的艺术科研机构。所内展厅对游客开放,共展示各类刺绣作品二百余件,其中,金线双面立体绣《九龙屏风》、K金垫绣《腾龙》、K金乱针绣《下山虎》等都是难得一见的潮绣精品。

 
2010年09月号 总第107期 (来源: 游遍天下) 编辑: 王晓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邮发代码:46-153 人民币18元/港币18元,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商报路深圳商报社大厦7楼 电话:0755-83916958, 83907299, 83916977 广告价目
Copyright©2009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