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纸之乡”
关西福井县北部的今立町。虽然只是一个1万多人的小镇,但和纸产量和品质却是日本第一,是名符其实的“和纸之乡”。有“和纸之乡会馆”,是记录和纸发展历史的博物馆。极富悲剧色彩的古代大剑豪佐佐木小次郎也诞生于此地。
团扇和折扇
团扇是中国的发明,后传入日本。折扇是日本发明,而后传入中国。
战争时武将们将团扇作为阵地指挥的工具。元禄时代,团扇成了日本女子晚间乘凉时不可缺少的配带物。扇子还被作为舞台小道具使用。歌舞伎用扇子的张和、举动表示剧中角色的心情。如喝酒,可不用酒杯,用扇子可形象地表示饮酒、酒醉。
吉庆时,日本把折扇作为赠送礼品之一。折扇打开时向两边伸展,象征着人走的路愈来愈宽广、前途日益光明。
日本三道
茶道
在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来接待宾客、交谊、恳亲的特殊礼节,是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茶道不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环境,而且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其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过程,就是对茶器的欣赏。茶器一般有釜、柄勺、风炉、茶碗、茶巾、茶勺、建水等。“釜”是烧水用的,一般为铁制。“柄勺”是把烧的水倒入茶碗的用具,一般为竹制品。“茶碗”是饮茶用的,一般为陶瓷制品,是茶道中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器具。
茶道在日本已上升为宗教崇拜的开场仪式。讲究一点的日本人家都设有茶室,组织茶道时全体人员都要穿和服。主人迎客入茶室时,要跪在茶室门口,让客人一个一个走进去。客人经过门口时,要向主人鞠躬致意后,在门旁洗手,脱鞋入茶室。主人最后才进入茶室,和客人鞠躬还礼。
主人开始煮水时,客人们要整齐排列两侧,以标准的跪姿:挺直腰板、双手扶膝、静观主人的表演。主人也是跪着沏泡茶叶。沏茶的方法是使用滚开的水先洗杯,然后冲茶,茶水比是对半冲入公道杯中,而且还要用一种竹皮做的刷子搅拌器,快速搅拌出茶沫来,冲出来的茶极浓,奇苦无比,然后只倒入茶杯里一点点分送给各位客人品茗。所用茶杯都是祖传下来的极品古董,客人拿过茶杯后不能马上就喝茶,要先查看茶杯底下的出产年份,欣赏茶杯图案、赞赏茶杯,然后才是闻茶香、品茶味、发表对茶的评论。喝茶也只是用嘴泯茶而已。饮完茶后,主人还要跪坐在门外,向客人祝福道别,客人也要鞠躬还礼拜别。
花道
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变化明显,为花草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唐朝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各流派基本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最高的一枝象征天,最低的一枝象征地,中间的一枝象征人,表示圆满如意。
“花道三要素”,包括色彩、形态、质感。如色彩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构成。赤橙黄绿蓝紫六色,分别代表热情、喜欢、愉快、温和、敦厚、忧郁。三个最基本的美感要素通过花材表现出来,即为花道艺术。
与日本其他“道艺”一样,花道要求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养。
书道
奈良时代,日本全面吸收中国唐朝文化,书道也不例外。754年,鉴真东渡,带去“二王”书法真迹,使书法在日本流传,并产生空海、嵯峨天皇等著名书法家。到了清末,清朝公使馆官员杨守敬带去的一万多件拓本碑帖,将中国六朝书风传入日本,给日本书法带来划时代变化,被尊为日本书道的现代化之父。
平安时代是书道全盛时期,对于皇亲贵族的子女来说,书法是必不可少的修身课。实用的书法转变为技艺之道则是在日本镰仓末期至室町时期。并产生了不少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