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榻米
榻榻米在日本已有1300年历史,是最适合于日本风土气候的住居用品,即使是现代日本家庭,住房内仍至少有一个铺设塌塌米的房间。
榻榻米用新鲜的干草织成,结实、透气而有弹性,光脚踩在上而,感觉十分舒服,那股好闻的清香,弥漫于房间,经年不散。
据说如果摆放方式不合风水,就可能会带来灾祸。榻榻米一定不能摆放成格子形状,绝对不能出现三或四块榻榻米的角聚在一起的情况。
榻榻米用“席地而坐”和“席地而跪”,把在特定空间里的男人和女人严格区分开来。
日本的榻榻米除“炕席”和“地毯”外,还是“一把尺”。在日本,不论走到哪里,每块榻榻米的面积都相等。日本习惯上以房间里能放下几块榻榻米来作为房间面积的表述。这是全球独树一帜的房间面积计算法。
和服
除了艺伎服装,日本民间的传统和服也很有讲究。每个日本人,一生必须有三套和服:第一套,3—7岁的时候,参加“儿童祭”;第二套, 20岁的时候,参加“成人祭”;第三套,作为结婚礼服。这三套和服,必须当作“传家宝”珍藏起来。
未婚的少女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则穿“宽袖外服”。发式也与之匹配,比如,梳钵壮的“岛田”式发型,就要穿红领衬衣,这是未婚女性的装扮;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则是已婚主妇。所有的和服,都不用钮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包裹起来的身体,暗藏在各色薄薄的衣料中,若隐若现,更添几分朦胧美。
和服有选择、有节制地裸露女性的迷人,从装饰上刻意突出这些部位的脖子与后背。
一袭绚烂、飘逸的和服,一藏一露,既掩饰了某些先天不足,又突现出东瀛女性独有的魅力。
徐志摩有一首著名的短诗《沙扬娜拉》,对日本少女说再见的姿态津津乐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为了宣传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京都市政府决定:所有身穿和服的人都可以免费出入地铁和博物馆。
木屐
日本的木屐是唐朝时由日本来中国的留学生带的,是在整套的和服中很重要的配件。
现在日本人穿的木屐样式和我国古代的木屐仍很相似。只不过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日本人穿夏季和式单衣时,脚下必蹬木屐,尤其是日本男子,更喜欢穿木屐。
木屐不仅作鞋子用于日本人生活中,而且是很好的馈赠品,特别是正月和夏季的盂兰盆节时,更喜欢互赠木屐。比较讲究的日本餐馆,常常将寿司放在似木屐底样的木板上,据说是祝旅行者一路平安,祈愿店铺顾客盈门之意。
和纸
日本传统将和纸视为神圣之物。日本人的文化中有所谓洗礼的习俗,他们将剪成人形的和纸放进河里,意谓让流水洗净身体的不洁。远在江户时代,风雅之士更视和纸为丰盛的精神生活的象征,他们喜欢用纸来造衣服跟被褥,披上纸衣,感觉到和纸的植物纤维里有石头与金属所没有的温暖。
和纸还用作屏风、纸门等家居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