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浮世绘艺术
天保三年(1832),35岁的歌川广重第一次有机会沿着东海道旅行。这次旅行的结果是诞生了53幅浮世绘——《东海道上的53个驿站》系列。当时,东海道是江户和京都之间的主要通道,因为广重的生动绘画,激起很多人做同样的旅行的兴趣。
“浮世”一词,源自佛教用语,“尘世”,“俗世”,它是江户时代兴起的独特的民族艺术奇葩。浮世绘以写实的手法暴露现实百态和社会万象,因而被京都人称为“江户绘”。
浮世绘中的内容都是当时人们最时尚的生活,比如和服时装、艺伎表演等。江户时代,因幕府在江户,地方的大名武士都到江户来述职,述职后把浮世绘带回去,地方妇女就会仿效浮世绘上的时尚。
中国唐宋的佛画,明初的小说插图,木版画及彩色套印术,都为浮世绘艺术提供了基础。19世纪,无论是马奈、莫奈、塞尚,还是凡高、高更,无不看重浮世绘。
浮世绘博物馆
酒井家族创办的日本浮世绘博物馆是日本收藏最多、最全的浮世绘博物馆。
浮世绘因稀少而变昂贵,1970年,一件浮世绘珍品曾被拍卖到6万多美金。
1982年,酒井信夫的父亲在长野县松本市创建了日本浮世绘博物馆。现在,这个小小的博物馆藏有酒井家族5代人在200多年中收集的从浮世绘初期到现代的10万多件作品。 2007年11月日本浮世绘首次在北京展出。
民居
日本建在山间盆地和海边的房屋,除东京之外,基本上是一个模式,一种颜色,即青灰瓷瓦盖顶、青灰色材料当外墙,在农村,这种模式这种颜色不但突出,而且所有房屋均四面挂披。有人说,这种建筑模式起源于中国的“唐瓦”建筑风格,使人看了有一种古色古香之感。
日本是一个经常发生地震的国家,为了抵御地震,在农村建筑房屋一般以平房和两层楼房为主,在城市则以矮层建筑为主,如果所建房屋超过三层以上,除了讲究防震抗震外,在窗户玻璃贴上一个红色三角标志,如果发生地震,专业救护人员一拿钥匙就可以打开窗户施行救助。
东京—京都—大阪线一路城镇和乡村,集中了日本典型民居建筑。
传统的日本房屋是在平坦的地基上,用直立的木头柱子建造而成。地基里填满泥土或石子。
为了避开地面的潮湿,地板被抬高几十厘米,交错铺设在水平放置的木质地板横梁上。厨房和走廊这样的地方铺设木地板,而在人们要坐下的房间,例如起居室,则铺设一种叫做榻榻米的垫子,由草编织而成。日本人一般不在榻榻米上放椅子,所以人们不是直接坐在榻榻米上就是坐在一种叫做“拜垫”的平垫子上。这就是进入日本人家里要脱鞋的原因。
房屋的一个特色是有着大大的屋顶和深深的屋檐,以使房间避开夏天阳光的照射,并使房屋的结构能够支撑起屋顶的重量。屋内有许多可以滑动的门将房间隔开,上面粘着方形的纸,柔和的光可以照射进来。
日本民居一般采用木结构体系,用材最多的是针叶树,最重要的是能够防御地震。
对树木的喜爱与日本房屋建筑的基本结构为柱和梁有直接关系。这种结构基本上像一个盒子上面戴顶帽子—屋顶,设计的自由度很大。日本人比较喜欢大屋顶,有些民居的屋顶甚至比整个房屋高出二分之一。
园艺
德川家康建设江户时,为了防御火灾,命令每位驻江户的大名至少要拥有三处住宅,而大名宅邸必定都有庭园。因此整个江户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都是庭园。
这种规定带动了江户园艺热潮。家康将职位让给秀忠以后,便开始沉迷园艺,特地在江户城内辟了二万坪花圃(现在是皇居吹上御苑森林),专门栽种四季花草,其中约半数是山茶花。二代将军秀忠也极爱山茶花。三代将军家光则沉溺于盆栽,尤其爱松树盆栽,他钟爱的一盆小松树盆栽,几经辗转献给天皇,据说至今树龄已五百余年了。
八代将军吉宗则是江户人的赏花舵手。为了培育庶民的赏花习惯,吉宗命令在江户城内栽种了数千株染井吉野樱花苗木,再大量移植到隅田川堤岸、小金井堤岸、飞鸟山公园、御殿山等地,使这些地方成为江户赏樱胜地。吉原游廓每年三月一日举行樱花祭,成为赏夜樱的起源。
东京现存的所有公园与绿地,都是江户时代的大名宅邸——明治神宫与代代木公园本来是彦根藩(滋贺县)井伊家宅邸,东京大学原本是加贺藩前田家宅邸,上智大学是尾张德川家宅邸,隅田公园与小石川乐园是水户德川家宅邸,新宿御苑是信州高远藩内藤家宅邸,有栖川宫纪念公园则是忠臣藏赤穗藩浅野家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