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之道·珠海
到珠海谈情说爱
从现代基因的情侣路,到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破败村落、枯藤老树,爱情故事到处生根发芽,装点着珠海这座为爱而生的浪漫都市。绿道恰好提纲挈领,串联起这些有关爱的印记、传说与仪式,延伸成名副其实的爱情线。
●文/武丽 兰馨月 ●图/林志达 北师大珠海分校SIFE团队
把珠海比作女子,它就应该是个清新的都市女郎,这点毫无保留地贯彻在珠海绿道的外观和质地上:色彩多而鲜艳,用料颇为讲究,不再是单调的水泥路,服务点提供的单车是一派时尚的翠绿色调,就连驿站的厕所都要掩映在竹林后营造诗意。在这种氛围里散步骑车,一年四季都会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心情。
情侣路上的爱情印记
从28公里升级到55公里,越来越长的情侣路也愈发深刻地记录着恋爱的百般心情。旨在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度的绿道自然而 然地将这段纳入规划中,并作为最吸引人的亮点。似乎每个城市都为谈情说爱辟出了空间:在上海,情侣们笃信甜爱路的美好寓意;在江门,结婚的车队都要经过幸福路接受洗礼;……但珠海是最大手笔的城市,将如此奢侈的空间赋予了爱情,几乎每位居住在珠海或者到珠海一游的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印记。我们也不免俗地以这里为起点,感受珠海绿道的小资情调。
珠海绿道的功能划分非常明确,黄色的徒步绿道与红色的骑行绿道并行,以舒缓的坡度沿着海滨蔓延。以山海为特色的绿道很多,但是如此零距离接近大海的绿道,情侣路算得上是凤毛麟角。这条绿道也承载着本地市民的骄傲与自豪,当我们向驿站的工作人员询问绿道情况时,他很热情主动地为我们播放绿道宣传片,边播放边当解说:去年的某日,温家宝总理还来过这里。
会同古村的爱情传说
绿道1号线经过北师大珠海校区后,直接通往会同古村。这个在地图上都难以分辨的小村落之所以能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是源于北师大SIFE团队(赛扶,即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的绿道项目。他们以经营的思维将绿道与公益巧妙结合。譬如,挖掘绿道周边村庄的特色资源,对其进行整合营销,为绿道周边的受众群体带来增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举办志愿者绿道骑行活动,帮助绿道周边一些需要关怀的残障群体和贫困社区的青少年。在他们眼中,会同村是块价值连城的璞玉——它是近代中国买办文化的缩影,积淀着厚重的人文历史,绿道的联通定会将旅游的热潮逐渐带进这个沉默的古村。
顺着田园风格的林荫路走入会同村,村口遮天蔽日的樟树、木棉树几乎与古村同龄,娇嫩的绿叶与洋紫荆映衬着残垣断壁,一股充满力度的苍老气息自然流淌。你可知道古老的会同曾是香山县最早用上电灯、看上电影的村子?其中的秘密要从会同村最著名的建筑——栖霞仙馆说起。这是一座仿上海太古洋行的园林式建筑,中西合璧的风格一如周围的祠堂与碉楼,但正是多了爱情的味道,栖霞仙馆的风景便多了份诗意。上个世纪20年代,香港太古洋行总买办莫仕扬的孙子莫咏虞和名为阿霞的女人上演了一段爱情传奇。关于这个爱情故事的细节多有不同,但包含在其中的浓情蜜意却是一致。据说,当年莫咏虞的原配夫人阿霞因厌倦了和其他七房夫人争风吃醋的生活,离开香港只身回到会同吃斋念佛。余情未了的莫咏虞为此专门请了设计师来到会同,让设计师按照香港莫家所住楼阁的样式为阿霞重建一栋。大约在1922年,莫咏虞托人从英国买回了一台发电机,并几经周折运回栖霞仙馆;并且,他每个月都专门请人从香港过来为阿霞放电影解闷。如今的深深庭院里已是物是人非,莫咏虞当年为心爱女子栽下的荔枝树已是百年高龄,啖荔亭也已斑驳,永恒的唯有供人瞻仰的爱情。
斗门古街的爱情仪式
从珠海市区出发,一路往西,窗外的景致从繁华的都市渐渐变作了宽敞而少人的田间风光,间或出现的绿色路标,提醒着广东绿道4号线的所在。乍暖还寒时节的阳光洒在身上,心里痒痒的。车在斗门御温泉驿站前停下,这是长约28公里的广东绿道4号线的终点,它穿中山、过西沥大桥,经行灯笼沙水乡、黄杨山、王保水库、金台寺、斗门古街,穿越稻田山林、学校村庄后,在这里结束。红色地面、绿树夹道,这是珠海市的首条郊野型绿道,空气里混着泥土的芬芳,沿途还有美景相伴,让人跃跃欲试。
因为是工作日的缘故,绿道上免不了一幅“只见鸡鸭溜弯,不见骑者英姿”的冷清模样。但在周末,这条串联了千年历史小城斗门各大名迹的郊野小道,对于合家出行的“休闲组”,或是寻求挑战的“专业组”都是极有吸引力的:御温泉的悠然“泡汤”之乐、斗门古街历经岁月及战火洗礼之后别样的沧桑之美、金台寺宋代的恩怨情仇及如今的香火鼎盛,再在大排档点上一碗只要2元钱的手工濑粉,亲手摘下一筐鲜红的草莓……当骑车由绿道穿行其中,时间在变慢,人有了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的机会,那些曾经在车窗外一晃而过的风景,终于有了被看清的可能。
兴许是沾了珠海的“浪漫”气质,骑至斗门灯笼沙水乡,得知“水上婚嫁”这么浪漫的东西就在这里,自然停下了继续前进的步伐。只是连一场表演都未能赶上,唯有在灯笼沙之中来回走动,找寻那古老历史仪式的踪影。
本该挤满了人的石桥上此时空空荡荡,这里是仪式中载着新郎官的花船驶向的地方。鞭炮声中,男方亲属及兄弟会跳下花船,手中捧着红枣、莲子、甘蔗等寓意“早生贵子”和“甜甜美美”的物品,浩浩荡荡地前往新娘所在的楼下。新娘的“姐妹”们必定捉弄新郎一番才肯开门,最后还是得奉上“利是”,新郎才得以“登堂入室”。抱得美人归,新郎带着新娘乘花船回到新郎家中,喜宴就要开始了。“我们请了750多人,加上女方家来的人,超过800人了。”恰巧遇上一位去年举行“水上婚嫁”的男方父母,说到当天的喜宴,颇为自豪地说。
如今提起“水上婚嫁”好像是在谈一个新鲜事物,但其实,水上婚嫁风俗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甚至在15年前,这也是水上人家的结婚首选,然而因为仪式繁琐复杂,光是走完全部13个“流程”,就要三天,因而即便是本地人,都极少有选择这种结婚仪式的了。幸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苏醒,已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水上婚嫁民俗,除了将它作为表演供游人观看,真正举行水上婚嫁作为自己结婚仪式的年轻准夫妻,也渐渐多了起来。
一路边走边看,时间自然拖沓了不少,加之此趟绿道之行的目标并不在于骑得多远,因而看过沿途美景,也就见好就收了。这绿道的意义,真就不在路有多长速度多快,而在于沿途的风景。当骑行让时间变慢,每片树叶突然都变得分外惹眼,路上的景致,在你我眼中已与平日看到的再不相同。
畅游珠海路线情报
1号线:从北侧进入珠海市,连接会同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珍珠乐园、唐家湾镇、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凤凰山森林公园、烟墩山、石花山以及黑白面将军山,最后到达观澳平台,总长44公里,此线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
4号线:从北侧跨越西江进入珠海市,途经斗门大桥、金台寺、莲州生态保育区、黄杨山风景区,境内终点为御温泉度假村,全长29公里,均为郊野型绿道。
驿站也疯狂
珠澳驿站:驿站占地两万平方米,提供免费淋浴、手机充电、自行车救援等等服务。